时常便血,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

浏览次数:102

时常便血,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排便出血的情况,很多患者觉得自己便血是痔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身体身体出问题了,结果一查竟然是直肠癌了。

痔疮和直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但是症状却极其相似,很多患者都把这两个疾病混淆。建议患者出现便血的情况时,可以关注大便的变化,比如症状、颜色、形状、次数等有无改变。

患者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

痔疮和直肠癌怎么鉴别

1、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

首先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

正如上述,痔疮是曲张的静脉团,所以便血多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有时还会有肿块(静脉团)从肛门脱出。

对于脱出的痔,手指按压后很软,和身体其它部位的静脉一样,可以被压扁,或者推回肛门内。如果内痔长期脱出,会出现疼痛和硬结感,这是因为曲张的静脉团内形成了血栓。

直肠癌作为实体肿瘤,位置固定,质地较硬,一般不会出现脱出肛门的情况。

也正因为直肠癌在直肠局部固定生长,会导致直肠壁僵硬、受压,从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后不久又出现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

肿瘤进一步生长还会导致直肠管腔狭窄、甚至部分堵塞直肠,从而导致大便困难、大便变细等。少数患者还会因直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等。而痔疮则极少会引起这些症状。

当直肠癌到了晚期之后,还会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出现尿频、腹部疼痛、骨盆疼痛等;肿瘤长期消耗人体,则会出现贫血、体重下降、疲劳等情况。

2、便血症状不同

其次便血是直肠癌和痔疮共有的症状,尤其是内痔,在体表看不到痔本身,因此成为影响这两种疾病鉴别的主要原因。

但是观察这两种疾病的便血特点,只要大家细心,可以简单分辨:

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

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一般都是“被动”出血。这是因排便时大便擦伤痔(曲张的静脉团)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因此与粪便不相混合,更没有粘液存在。所以一般是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带血,便血的颜色多为鲜红色。

直肠癌的出血是“主动”出血。这是因为肿瘤本身表面破溃,不断地出血或渗血。再由于直肠癌位置常常高于内痔,因此当大便在直肠储存时,会与直肠癌出血混合,造成大便内混杂有血液。

可见,直肠癌的大便带血为陈旧性出血,因此血液颜色多见暗红或果酱色,时间长了甚至大便内的血液变成黑色。

同时因直肠癌破坏直肠粘膜而产生粘液分泌,以及继发局部感染流脓,所以大便本身还会带有粘液和脓液,后者又被称为脓血便。

肠癌是吃出来的病吗

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用来形容肠癌是最合适不过的。大城市居民偏好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比较明确的易患肠癌的生活方式。

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有:体重超标,爱食腌制红肉,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

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腌肉腊肉等加工肉制品是诱发食管癌、胃癌的高危因素,而长期过量食用红肉也会增加肠癌的患病机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避免过量进食红肉,更要慎选肉类烹调方式。

在世卫组织已确定的致癌物中,与饮食有关联的有槟榔、烟草、酒精、苯并芘等多环芳香烃、黄曲霉素、亚硝胺、丙烯酰胺。

其中,苯并芘在烧烤肉类尤其是烤焦的肉中含量较高,黄曲霉素主要在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中,亚硝胺主要在腌制和熏制食物中常见,丙烯酰胺则在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含量较高。

痔疮治疗没那么复杂

轻度痔疮患者可以通过这些食物疗法、坐浴疗法、熏洗疗法等来治愈痔疮,但是重度痔疮患者需要借助手术或者,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建议优先选择保守疗法。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在平时生活中,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这也是患者们需要谨记的常识。当然,解决痔疮问题才是关键,不然疼痛还是会接着来。止痛不是终极目标,消痔才是。


Processed in 0.092544 Second , 62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