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因素与诊断

浏览次数:123

便秘的因素与诊断


便秘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粪便干结。这几种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或相间出现,通常以排便频率降低为主要表现,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其发病率约为20%,以女性和老年患者居多。便秘既可以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单一疾病,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健康人群排便次数亦存在较大差异,每天排一次大便者约占60%,一天排便几次者占30%,几天一次者约10%,因此诊断便秘应结合个人排便习惯综合判断。由于便秘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血卟啉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巨结肠、胃肠道占位性病变、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

大便异常

腹泻和大便秘结都是引起痔疮的重要因素。其中,大便秘结就是罪魁祸首,如果盲肠内长时间堆积了有毒物质,不但会引起盲肠癌,而且粪便无法排出体外,还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当我们用力排出干燥的粪块时,肛门肯定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瘀血、胀肿、裂口等现象。另外,腹泻会使得肛门局部感染增多,容易引发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其他的疾病。


分析 


便秘主要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排便1次,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平时排便秘常给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精神负担,人体肠道中寄生的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可产生大量毒素,如吲哚、吲哚乙酸素,吸收人血会使机体产生慢性中毒,便秘会加重这些有毒物质的吸收。微生态学认为、生理性菌群与宿主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协调整体,维持着动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一个标志。一旦有益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破坏,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机体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引起病变。老年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健康人比较,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减少,校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相对增加。便秘导致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酶,便秘可致SOD活性下降,功能性便秘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较健康成人明显增强。便秘可导致癌基因暴露,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分类

根据便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治疗可分为三大类: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其中出口梗阻型便秘又分为七类: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疝;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病因病机

排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参加的综合性活动。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饮食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把粪便送入直肠,当直肠内便达到一定的量,约150-200ml,可产生45-55mmHg的内压,就会刺激直肠壁内神经感受细胞,使直肠运动亢进,直肠纵肌收缩,直肠内压进一步上升,直肠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肛门之间的弯曲度变小或消失,直肠伸展变直,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直肠肛门反射,或排便反射。

1.摄入纤维素量不足

当摄人纤维素量不足,尤其是膳食纤维不足,粪便内的含水量和容积减少,对肠壁的刺激减弱,肠动降低,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过度重吸收,导致便干结、排出困难。以下是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针对有便秘和大便干燥的人群食用:糙米和胚牙精米,以及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此外,根菜类食物纤维较多,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

2.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便秘,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钙拮抗剂、利尿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片类药、拟交感神经药、含铝或钙的抗酸药、钙剂、铁剂、止泻药、非甾体抗炎药,此外,长期口服刺激性泻剂(含蒽醌类:大黄、番泻叶、芦荟等)也可导致便秘。

3.器质性疾病


肠道疾病(结直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内分泌腺瘤、重金属中毒、高钙血症、高或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卟啉病、慢性肾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肌肉疾病(淀粉样变性、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

鉴别诊断

(1)直肠癌直肠癌患者亦可见到排便困难,便次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但一般呈进行性加重明显,肛诊可触及肿物,质硬或直肠镜检查可见到肿物,不光滑,呈菜花状。病理可以确诊。

(2)内痔较严重的内痔时,由于痔核较大及脱出,亦可见排便困难、排便不尽的症状,但肛门镜可于齿线上肛管处见到黏膜隆起。通过排粪造影可以与直肠内套叠区别。

(3)直肠前突:表现为出口阻塞症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但指诊时与直肠壁可扪及明显的薄弱凹陷区,肠壁松弛,弹性下降,做排便动作时凹陷区更加明显。


(4)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正常盆底肌肉的功能紊乱,而不同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异常肌肉的功能改变。病理检查肌纤维及肌细胞正常,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

(5)会阴下降综合征:指盆底肌肉异常松弛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如排便困难排便不全、会阴坠胀、肛门失禁等。长期的用力排便可能是主要原因,且文献报道此病女性中多数有多产、产伤史。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主要的是排粪造影结果,如果患者有出口梗阻的表现,排粪造影是会阴下降值达到了诊断标准,即可诊断。


夏医生友情提示:很多患有内痔及混合痔的患者因个人临床表现不同,发病机理不同,有个别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痔疮,但是唯独每天无法正常排便,甚至严重者5、6天不排便,却当成便秘去治疗,在这里夏医生简单的为患者分析一下。因混合痔及内痔患者在临床表现有便意的时候,却排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患有内痔及混合痔的患者当排便的过程中,痔核会阻塞肛门口。影响粪便的排出。甚至会给患者一种肛门坠涨感。如发现自己有以上临床表现请及时咨询治疗。


Processed in 0.092972 Second , 62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