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可以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

浏览次数:136

耳穴埋豆可以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




耳穴埋豆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应用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效果良好,是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杨珠英、张旭玲①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痛药:双氯芬酸钾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耳穴埋豆治疗。


耳穴选取单侧神门穴、皮质下穴、肛门穴。神门穴位于对耳轮上下脚的分叉处,皮质下穴位于对耳屏内侧面,肛门穴位于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


神门穴、皮质下穴


肛门穴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用棉签消除耳廓污垢,常规75%酒精消毒,用探针找出穴位压痛点,把中药:王不留行籽(中药店有售)用约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的得起感觉,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术前按压一次,术后每日按压3-4次,每次每穴按压30-50下,自觉疼痛甚时可增加按压次数,留置3天。


评估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内两组疼痛分级情况及患者服用止痛药的次数。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用止痛药的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表2。



混合痔术后通常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止痛,但药物均有其不良反应。现在倡导规范化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GPM)的镇痛治疗观念原则是:有效缓解疼痛,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躯体功能和满意度,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


在使用止痛药物的基础上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如熏洗、耳穴埋豆等治疗方法,能更有效地减轻混合痔内扎外切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减少患者服用止痛药的次数。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变化在耳上的反应点。


《内经》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从传统的中医理论角度上说,耳与脏腑、经络系统息息相关,耳可以反映经络系统、五脏六腑的疾病,亦可经刺激耳廓反应点(耳穴)对经络系统和五脏六腑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人体十二经络与耳均有直接或简介的联系,刺激耳穴能引起相应经络传感,调节脏腑功能,使其功能趋于平衡。


从西医学理论上讲,耳廓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是耳穴与内脏、肢体联系的重要途径,刺激耳廓上相应部位,可阻断神经元病理性冲动的传递,致使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按压耳穴可使微血管扩张,局部循环改善,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得以转运入血,而使局部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降低,疼痛缓解。


根据中医脏腑和经络辨证理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通过耳穴埋豆于肛门穴、神门穴、皮质下等穴位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皮质下穴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镇静、镇痛等功效。


神门穴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有镇痛、镇静、消炎等功能,与皮质下合用,可加强镇痛效果。


同时根据混合痔的病变部位取肛门穴,配以神门、皮质下穴,诸穴配合,相辅相成。


另外,在术前给予耳穴埋豆的按压,属于超前镇痛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能够减轻损伤过程中的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①杨珠英,张旭玲.耳穴埋豆法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观察



Processed in 0.130432 Second , 62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