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手术容易导致肛门失禁

浏览次数:119

哪些手术容易导致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是指肛门直肠节制和排粪机能障碍,不能随意排出和控制粪便和气体,不能感知直肠内容物的容量和性质,不能控制夜间排便。


临床上根据失禁的程度轻重进行以下分类:


1、完全性肛门失禁:肛门失去控制粪便、黏液和气体的功能;


2、不完全性肛门失禁:肛门能控制固体粪便,但不能控制液体粪便和气体;


3、感觉性肛门失禁:直肠和肛门局部失去对肠内容物的感觉,经常有少量液体粪便、黏液或气体不自主排出;


4、便急:当直肠腔粪便积聚到一定量时,或腹泻时产生强烈的排便需要,而此时周围环境又不具备排便条件,需要人为控制排便,如果通过收缩肛门仍不能抑制并延迟排便至少5分钟,就叫便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肛肠术后肛门失禁屡有发生,那么临床上哪些手术有这一风险呢?


在肛肠手术中传统的痔环切除术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肛门失禁的术式。


痔环切除术由 Whitehead 首创,手术时完全切除痔核的生长区域,然后将肠腔的黏膜和肛缘的皮肤对接缝合。优点是痔核切除彻底,缺点是肛垫、肛管皮肤被破坏,导致肛门闭合不全和感觉性肛门失禁。该术式目前一些外科医生仍在使用。


高位肛瘘和脓肿是公认的疑难病,由于病变部位超过肛管直肠环,传统的手术方法在切开病灶的同时也切断了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环是肛管壁肌肉的集合体。


1934年,英国学者 Millgan-Mongang提出了肛门直肠环的概念,认为只要不切断肛门直肠环不会引起肛门失禁。国内目前的手术方法,包括挂线法,都难免会切断肛管直肠环。所以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是肛肠病中对肛管肌肉损伤最重的手术,如果不在手术方法上加以改进,术后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


女性前侧肌肉比较薄弱,手术时稍有不慎也会出现肛门失禁。所以前侧位肛瘘,即使是低位,切开时也应慎重。前侧位肛裂,在行括约肌松解术时最好避开前侧选择在侧位或后位。


环状混合痔的结扎手术,往往会出现肛垫、齿线和肛管皮肤被过度破坏,造成术后狭窄、黏膜外翻和感觉性肛门失禁。所以这类手术要注意保留皮桥和黏膜桥。


一些外涂药治疗痔疮和肛瘘、肛裂的方法,由于这些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肛管和肛缘皮肤造成广泛损伤,也会造成术后疤痕过重,肛门闭合不严,出现不全失禁和感觉失禁。


一些肛肠病术后会出现暂时的液体失禁,造成术后肛门瘙痒,一般经过3月至半年的时间可以自行恢复。


肛门手术有可能会导致肛门失禁毋容置疑,但并不是等号关系,了解肛门闭合的原理,科学设计手术方案,合理规避高危因素和保护肛管组织,是完全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所以,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王晏美,肛肠手术与肛门失禁



Processed in 0.103326 Second , 62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