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术后的各种舌象

浏览次数:111

肛肠病术后的各种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到舌上,而引起舌与苔的变化。根据临床研究,肛肠病术后创面情况与舌质舌苔变化密切相关,曹天顺①根据痔术后舌质舌苔变化来指导术后换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舌质


肛肠病术后舌质的变化常见于淡白舌、红舌、紫暗舌、红绛舌等舌质变化。


1、淡白舌


多由于气血虚弱,机体化生功能不足所致,多见于年老体弱、产后体亏、长期便血、脱肛及患有慢性病之人。其创面色淡、经久不敛、脓水稀薄、气味淡,换药时可选择运用红升丹、白降丹、生肌膏换药,同时可口服四物汤、归脾汤。


2、红舌


红舌属热象,舌质红干为热盛津亏,舌质鲜红,光亮无苔,见于阴虚火旺;舌质红,舌尖或两侧有红色小点见于热度炽盛。实证多见于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术后,或术后创口继发感染,症见创口红肿热痛,触痛重,肛门坠胀甚,创面焮红,触之易出血,时有胬肉生长,换药时可选用清凉膏,有胬肉者可选五五丹,同时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凉血地黄汤口服;虚症多见于结核性肛瘘、创面凹陷,皮肉分离,有烂棉絮样浓苔,肉芽暗淡不长,换药用链霉素粉、生机敷,同时应用抗痨药口服。


3、紫暗舌


舌质紫暗属瘀血阻滞之证。多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肛门直肠损伤、直肠癌、肛门术后瘢痕形成、肛门狭窄等病,症见肛门胀急刺痛,疼痛固定不移,

创面紫暗,创口坚硬,经久渗血,新肉不生久不愈合,换药时可用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等换药,同时可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清热、利湿、健脾、益肾等活血化瘀药结合口服。


4、红绛舌


红绛舌属于热证、实证,虚热常为阴虚火旺之象。多见于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术后及术后创口感染、直肠内药物注射感染等症,实证创面红、肿、热、痛,易渗血、触痛明显;虚症创面潮红、创口不敛、肉芽组织灰暗不长。换药时实证用玉露散,虚症用回阳玉龙膏、金黄散、链霉素粉等,同时可给予相应的内服药口服。


二、舌苔


辨舌苔须从苔质-厚、薄、粘腻、干燥、润滑,苔色-黄、白、灰、黑进行辨证,苔质与苔色的变化常与舌质有密切关系,不能截然分开,肛肠病术后以黄、白苔多见,灰、黑苔少见,其辨证如下。


1、白苔


为湿浊内盛之象,淡白舌薄白苔为气血不足,阳气亏虚所致;舌淡红、苔白厚为寒湿痰饮停留中焦。其症见创面色淡不鲜,浓苔稀薄,甚至清水流滋,创口木痛,肉芽生长缓慢,换药时用回阳玉龙膏,同时可给予温补脾胃,化痰蠲饮之药内服调理。红舌白苔微黄苔为肝胆湿热郁滞之湿重热轻之轻症,红舌白苔黄心为湿热郁滞、阳明肠燥之证,其症见肛门坠胀,创面焮红,触之易出血,脓苔稠厚味重,创口红肿疼痛,换药时肉芽增生过快者可予以剪平,亦可用五五丹,金黄散敷,可口服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协调治疗。


2、黄苔


为热之象,多见薄黄、黄滑、黄腻、黄厚腻苔象。红舌薄黄苔为胃肠实热积滞;红舌黄滑苔多见于肝胆湿热;红舌黄腻苔多见于湿热痰热互结之象;红舌黄厚苔多见于阳明燥热。术后可见大便干结难解,创面红肿易出血,渗液湿热,换药时可用黄连膏、紫草油膏,同时可口服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


3、灰苔、黑苔


如见淡白舌、淡红舌为寒证,如见红舌或紫舌多为热证。其术后创面情况和换药与上述寒证、热证相同。


参考文献:

①曹天顺,肛肠病术后舌象变化与换药的关系,河南中医,2006年4月第26卷第4期



Processed in 0.099747 Second , 62 querys.